生病時的寶寶吃的不同
一、維持基礎代謝率:平時三餐九分飽,外加二至三餐的點心;生病的時候,則應以六、七分飽為宜,如此可維持基本生理需求的營養(yǎng),又兼顧腸胃的功能,而不影響腸胃的負擔,所以生病時期應該以少量多餐為主。
不過,當腸胃發(fā)炎的時候,如嘔吐、拉肚子,應先做適當?shù)奶幚砗?,若可以開始進食時,則應以三分飽為宜,再以漸進的方式,慢慢的增加至六分飽,等到腸胃功能完全恢復時,再以九分飽喂食。
二、避免脫水現(xiàn)象:尤其有發(fā)燒、拉肚子、嘔吐的癥狀出現(xiàn)時,更需要補充水分。要注意的是補充電解質水,而不是純水而已。
三、避免腸胃的負擔:生病時,身體需要適當?shù)沫h(huán)境與營養(yǎng),才有足夠的能力抵抗外來的入侵。此時,營養(yǎng)的攝取顯得格外重要,所以,選擇食材的重要性,應以有助腸胃吸收消化的食物為首要考慮。
烹調方式亦以容易吸收,不造成腸胃以及身體多余的負擔為宜。煮、燉、鹵的料理方法,是比較合適的;炸、熱炒、油煎,則是大多生病的情況下不宜的。請參考以下各章針對不同癥狀的個別說明。
食材「方便找」、料理「簡單做」
照顧生病的寶寶已讓人情緒緊張、手忙腳亂,此時,若是再以繁雜的做菜方式、不容易隨手可得的食材,為寶寶與家人準備餐點,必然增加媽媽們的困擾,整體而言,只有減分而不會是加分。所以,書中的料理,是依照我平時以一個家庭主婦「媽媽」的身分,為寶寶做出適合的餐點之經驗逐一寫下來的。也是以一個不會做菜的新手,用最簡單的方式與最容易在傳統(tǒng)市場、超級市場、中藥材店或是大賣場中,輕松找到的食材為主,以免增加媽媽們的負擔。
菜色的選擇
書中所有的食材,大致可分為三大類:中藥、蔬果類、肉魚類。食材挑選以一次購買完全為最高原則,若無法一次購買,則以走訪兩家為宜,不要為了食材,走遍全市鎮(zhèn)。所以先找就近的中藥材店、超級市場或傳統(tǒng)市場為主。
食材以新鮮為宜,若剛巧不是采收季節(jié),則先找可以取代的新鮮食材為首,若是沒有合適的再找干燥、冷凍的,或至中藥材店找看看,如楊桃、橄欖、草莓等。
這些食材所做出來的料理,原則上是以六個月以上已經開始吃副食品的寶寶為主。而為一歲以內的寶寶做料理,以不加調味料為宜,即原味原汁最合適一歲以內的寶寶食用,否則會增加寶寶的腎臟負擔。
食物準備原則
.適合六個月以上的寶寶:料理的食材中只以簡單的稀飯為主,如拉肚子篇的清湯粥、嘔吐篇中的平胃粥與扁藥泥等。
.適合九個月以上的寶寶:料理的食材中以含有碎肉類、魚類、豆腐類、蛋等稀飯為主,如口腔潰瘍篇的麥冬銀花絲瓜粥、喉嚨發(fā)炎篇的花椰菜肉粥等。
.適合一歲以上的寶寶:含有蜂蜜、酸奶、優(yōu)格等食材,如食欲不振篇中的金桔優(yōu)格奶昔、聲音沙啞篇中的荸薺涼凍等。
.適合二歲以上的寶寶:炒飯、炒菜、稍大的肉丁或菜的根莖葉,較容易咀嚼的食材,如食欲不振篇的炸馬鈴薯肉丸、便秘篇的二筍炒雞丁等。
因此,隨著寶寶副食品添加的原則,找出合適寶寶腸胃的料理,才能照顧生病的寶寶,否則沒有考慮寶寶的年紀與腸胃的消化能力,只依照書中所舉例的作法,喂食寶寶不適合的飲食與料理,可是會得不償失的。
作法不能一成不變
書中所介紹的是以添加副食品以后的寶寶為主,所以料理中常以絞肉、稀飯、包子、湯等容易咀嚼吞咽的作法,如果是大一點已經可以和大人一樣咀嚼食物的孩童,則可以改變烹煮方式,以同樣的食材用炒的、煎的或是燉的方式皆宜。不需要完全依照書中的作法,一成不變的照本宣科。
準備食材分量的原則
書中的分量也是以寶寶一天四餐的量為原則,即兩個大人一餐的量。如果只是要給小寶寶吃一餐則可以依照書中減量料理。不過依照我自己的經驗是很難拿捏的很好,而且做出來的料理反而沒有一次二人份的作法容易。所以,建議一次還是以書中的分量做,寶寶吃不完亦可給大人享用。
還有,書中每一道菜,都是可以當寶寶一頓正餐,其他的飲料或點心可以當做補充。對于較大的寶寶則需要做其他的料理,如炒青菜、烘蛋等,完成三菜一湯,供全家人一起享用。
所謂均衡的飲食,指的是一天的總量需要攝取五份蔬果、三至六份米飯面食、四至五份蛋白質(魚肉豆類)、一至二份乳制品以及一份油脂。這是指大人平時就需要遵守的健康飲食原則,不過在較小的寶寶與生病時的寶寶是無法按照這樣的飲食供給營養(yǎng),所以,寶寶生病的時候,先了解疾病的原理與適當?shù)氖澄?,再依照書中的原則,做出適當?shù)牧侠聿攀巧喜摺?/p>
平時有準備、急時有章法
這些料理是家常菜,平時即可以烹調全家一起分享。所以平常就可以先訪價,試著做幾道簡單的料理,試試口味,找出寶寶喜歡的口感,以免寶寶生病時才臨時找出來閱讀,鐵會讓人心煩、亂成一團,臨時抱佛腳是抱不牢的。如果是這樣,那就失去出版此書希望幫助父母「輕松照顧生病寶寶的飲食與起居」的意義與目的了。